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動態 / 劍川要聞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2022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在劍川舉辦

                          •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29日
                          • 來源:(劍川縣融媒體中心綜合報道)
                          • 【字體: 大  中 
                          • 【打印文本】

                          8月29日,2022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在劍川縣舉辦,圍繞“和諧共生—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與互鑒”主題,共話南方絲綢之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崔唯航出席論壇宣布論壇開幕并作發言。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增昆,劍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張韜出席論壇并致辭。中指辦副主任陳秋霖,大理州政府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吉向陽,劍川縣委書記李增堂等出席論壇。論壇由吉向陽主持。

                          崔唯航作了題為《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意義》的發言,他指出,要以研究闡釋、保護挖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著力點,推動全國地方志事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推出一批記錄新時代、服務新時代的高質量成果,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南方絲綢之路沿線渝川滇桂黔藏地區要開展方志數據庫資源共享、地方志專家人才庫建設合作,加強地方志事業協同發展。

                          趙增昆表示,方志文化是以信史為基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和核心作用。從今天開始,我們打開了南絲路研究的又一扇嶄新的大門,將努力嘗試推動國內學者與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地中海沿岸等國家之間的跨國合作研究,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實現南方絲綢之路研究的新突破,在助力國外學者對中國學的研究中開辟一條新渠道、探索一條新路子。

                          張韜表示,劍川作為連接麗江、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進川藏的門戶,早在秦漢之際,就已成為茶馬古道上的交通要沖。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構想的深入實踐和不斷推進,為復興南方絲綢之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個進程中,劍川將立足區位、生態和文化優勢,以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開館和這次論壇為契機,以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的演講為指導,努力將南方絲路館建設成區域唯一、特色突出、內涵豐富的國際性、國家級場館和研學基地,將劍川打造成南方絲綢之路知名文化品牌,充分發揮其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推動沿線國家、省區市全方位交流與合作貢獻劍川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林甫,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偉兵,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鄧輝分別作了主題演講;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時裝設計專業創建人、博士生導師、時裝藝術國際同盟主席呂越,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寶國,云南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廖圣清等作大會交流發言;與會嘉賓圍繞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的國際傳播、展示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果進行了深入研討。論壇中,吉向陽作了題為《方志文化開發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案例分析交流,還舉行了嘉賓對話活動。

                          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是地方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舉措之一,采取主論壇和分論壇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來自云南省地方志機構代表、特邀專家學者、論文作者、南方絲綢之路沿線省份及節點城市地方志機構負責人、國家方志館及各分館館長等100余人參會。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一区